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厚重怀川 >> 怀川历史
“华夏第一陶仓楼”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出土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16/3/1 15:27:41
     昨日,市文物勘探队副队长韩长松带着十几位文物勘探队队员围着一座高大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啧啧称奇。在太阳光底下,这座陶仓楼表面的金粉还在熠熠闪烁。

 

图为近日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本报记者 王海燕 摄

  10月28日,市廉租房解放东路小区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正在这里进行的文物发掘工作进入了尾声。前不久,这里发掘汉墓3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150余件。

  “韩队,你看那边挖出个东西,好像是陶仓楼。”一名勘探队员说。

  听到陶仓楼,韩长松并没有多兴奋,因为自建国以来,我市已经发现60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陶仓楼。1988年、1993年,文物勘探队分别在墙南村、白庄村发现了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随后,我市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据了解,焦作地区出土的陶仓楼,以其古朴的造型、雄伟的气势、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内涵,在数以万计的汉代陶制冥器中独树一帜。我市已成为全国出土陶仓楼数量、总类、规模最多的地区。

  剥去这座陶仓楼身上裹了2000多年的泥土,所有人心中惊喜不已。这座陶仓楼从规模上说,绝不亚于先前发掘的两座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且做工更加精细、美观。

  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主要由院落、主楼、附楼、空中走廊四部分组成,其中院落部分的双阙门楼,主楼部分的回廊、抖拱做工精巧,最能体现东汉时期的建筑特色。

  截至昨日,这座陶仓楼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它身高1.85米,通宽1.62米,组成部分与前两座陶仓楼无异,仅身高略低于1993年在白庄出土的1.92米的陶仓楼。韩长松介绍,这座陶仓楼做工精细度,整体面貌之壮观度都使它区别于前两座陶仓楼,堪称“华夏第一陶仓楼”。

  门楼前卧着一只看家狗,两只鹅抖动着羽毛,一个护院人正在往里背粮食。这家的门楼修得十分气派,五脊四面的庑殿顶非常宽大,约1米宽,总领着后面的主体建筑,别家门楼的庑殿顶都是一脊两面,看上去有些小气。庑殿顶表面的线条花纹也是细腻匀称,不像别家的那样粗放。庑殿顶上的双阙与庑殿顶浑然一体,颇有气势。进入院落,顺楼梯而上,穿过二楼的回廊进入三楼。三楼是有两个大门相通,如同现在的“四房两厅”,这也与别家不一样,别家都是一个门,如现在的“一室两厅”。最不一样的就是这四楼,没门,全是直菱窗。别家的都有门呀?原来,没门主要是为了加强自家的防御功能。想东汉中晚期时,庄园经济遍布,庄园主称得上“一方诸侯”。当年,战势频发,凡是庄园主都要为“守卫城堡”竭尽全力,你瞧,第六层上面还站着一位瞭望兵呢。大概从第五层就可以通过空中走廊到达附楼,别家的附楼在左侧,而这家在右侧。附楼所承担的也主要是防御功能。

  “这座大型别墅与众不同,全国来讲颇为罕见,称之‘华夏第一陶仓楼’名至实归。”韩长松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同时,他称,第三座大型陶仓楼的问世充分表明汉时焦作地区十分富庶,当时的河内郡山阳县是一个附属于都城的重要县区。

  ● 相关链接

  七层连阁式陶仓楼

  是汉代生活习俗的缩影

  所谓明器,就是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也称冥器、盟器,如房屋、亭阁、瓷俑、器物、动物模型之类。明器只供殉葬,而不能实用。

  古时候,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死,并向往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以物陪葬的习俗。到了汉代后期,厚葬之风渐衰,出现了许多仿制的象征性随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如汉墓出土的各种农庄、陶楼、陶院落、陶狗、陶壶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了当时的建筑形式,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器。

  高大雄伟的汉代陶楼,证明了以庭院建筑而著称的古代中国,高层建筑同样是毫不逊色。(记者王玮萱)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