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王褚乡新店村火神庙位于解放区普济路(原西环路)新店村口向北30米路西,大门坐西朝东,门楣上大书“火神庙”三个字,门前有两尊一人多高的石狮子。全国各地兴建有许多火神庙,距离新店村比较近的东有山阳区恩村乡常庄村火神庙,西有新区阳庙镇沈鹿宿村火神庙。
走进火神庙大门,穿过门洞,首先看到右手边竖立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七通旧石碑,风侵雨蚀,斑驳发白,字迹模糊,大意是记载修建某某大殿,落款时间还很清晰,都是康熙年间。对面左边是伙房,再往前走,进入院内,场地宽阔,便于举行各种集体活动。抬头向北望去,就是坐北朝南的火神大殿,高高的台基很是显眼,大殿为三间,这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脊中置宝葫芦,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来到殿内,大殿正中供奉着火神塑像,火神又叫火神真君,火神庙香火鼎盛,十分灵验。这里有一个小时候听奶奶讲过的新店村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初八,火神庙会,要搭戏台,庙里没有苇席,主事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借苇席。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他哪里肯借。财主刚把来人撵走,家中便烟雾四起,财主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马上将苇席送到火神庙,很快也就火灭烟消,老百姓们说那是火神吓那财主的。从此以后,方圆几公里到火神庙进香的善男信女更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了。另外大殿内左、右边还供奉着手里拿着刀、剑的武将。
据考证,火神和历史人物的联系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炎帝,有说是炎帝之孙祝融,也有说是罗宣者,但多数以祝融为火神的代表。比如:南岳衡山的主峰祝融峰和近来山西省左权县建设的祝融公园(内有祝融祠),更多祭拜火神的庙宇就直接称火神庙,不管怎么称呼,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历史上建火神庙的多半是基于对火的畏惧,因为过去的建筑多半是木造,极易遭火灾,建火神庙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受火灾的肆虐。对抗火灾,除了拜火神跟火神搞好关系之外,也有建玄天上帝庙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原名真武的玄天上帝是来自北方的神明,北方属“水”,五行中“水”可克“火”,因此祭拜玄天上帝来对抗火灾也是符合逻辑的。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是真君宝殿,殿前有宽宽的拜台,拜台南边东西两侧有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孙真殿,三间,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祖师殿,三间,供奉着伍瘟神。原来整个火神庙占地约4亩,上世纪90年代,为支持市政规划建设普济路,庙宇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三,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空间,随后分别在院内西南角建起了玉帝殿,东北角建起了送子奶奶、阎君、三仙姑殿,西北角建起了释迦牟尼殿,虽然诸神居住面积比之前小了许多,但总算是“有家可归”了。由于规划比较合理,现在的庙宇看起来更加显得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小巧玲珑。我来到西厢房的北头,这里靠西院墙一排竖立着十六通比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石碑,地上还横七竖八地躺着几通石碑,都是年代久远、行将破碎,我弯下腰仔细辨认,很想寻找到大庙拆迁时曾经见过的落款北魏时期的那通石碑,当时那通石碑的大意是记载建庙起因的,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现在这些古碑均是康熙、道光、嘉庆年间的。
在抗日战争年代,火神庙也为革命出过一分力。那还是父亲在世时曾对我说过:1945年,焦作第一次解放时,老二团(归属成立于博爱寨卜昌的九纵)的“灰八路”作战勇敢,战斗力强,当时指挥部、战时医院、大伙房就驻扎在火神庙,多数人操山西口音,新店村里很多人还帮助他们做饭、抬伤员,由于武器落后,攻打碉堡时损失不小。在社会主义大建设时代,火神庙出的力就更大了,大跃进时,火神庙还很完整,山门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一人多高的铁狮子,我推断应该与现在庙门前的石狮子大小相仿,为了大办钢铁,铁狮子投身进了熊熊的高炉。1973年开始,我上小学、初中就是在火神庙中读完的,那时候如果没有这个场所,孩子们上学求知识还真是件麻烦事。不过我知道,那时庙宇大殿只是作为房屋存在着,殿内的各种塑像早已被当成牛鬼蛇神扫地出门了。 □梁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