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爱县北营村樊哙庙
后人画的樊哙像
樊哙是秦末汉初时的名将,骁勇善战,勇猛过人。提起他,人们必然会想到鸿门宴中那个手持剑盾、面斥项羽、保护刘邦脱险的猛将。樊哙在鸿门宴上救刘邦,这千百年来众所周知,可为什么在这个远离京都的地方给家在江苏沛县的樊哙盖庙树碑呢?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据记载,在公元前206年,刘邦驻扎汉高城,派樊哙率领先锋部队攻打楚军,在河内城大败楚军。可见,修樊哙庙应与这场战役有关。汉高城古战场1989年被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汉高城遗址1996年被博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樊哙庙的由来还有一则扣人心弦的传说。汉初,北朱营村一带出现一条巨蟒,据说那巨蟒“长70余步,粗盈3尺,行则生风,卧如盘龙,吞吃人畜,吐骨成山”。相传,当时这条巨蟒常出没在该村,横截村中大路,村民、牲畜伤亡甚多,地方官吏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情况申报给汉高祖刘邦,请求为民除害。汉高祖刘邦看了申报后,决定派大将樊哙去斩蟒。樊哙在7万大军中挑选了40名智勇双全的彪形大汉,个个披盔戴甲,手执尖刀。跨马将要上阵时,军中一个不满三尺的瘦小汉子,名叫田列,听说樊哙领兵斩蟒,他急急忙忙跑到樊哙面前跪禀:“我也要随军斩蟒!”樊哙见他身小力单,不让他去。田列恳求说:“我家祖辈玩蛇蟒,我也是自幼就好玩蛇蟒,深知蛇蟒的习性,我一定要随你们去为民除害!”樊哙见他斩蟒意志坚决,就准许他同去,却又给他限制了三个条件:一不准他披甲戴盔;二不准骑高头大马;三不准与斩蟒大军同行。三个条件田列都同意了。樊哙率领40名斩蟒大军威风凛凛地出发了,田列身穿便服,骑一头小毛驴,腰中插一把不足一尺的短刀,尾随于大军之后。北朱营村村民闻斩蟒大军到来,早已跪在村外夹道欢迎。斩蟒大军一到,村民纷纷哭诉,有的说巨蟒口如血瓢,吃人是囫囵吞;有的说巨蟒目如铜铃,光照数里;有的说只见过巨蟒的头没见过巨蟒的尾,不知它到底有多长……斩蟒大军还未见蟒,只听了村民们的哭诉,个个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樊哙把队伍整好,开始进村找巨蟒。40个武士把胳臂互挎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战战兢兢,一步一抖,慢慢向村中移动。只有小个子田列不与他们挎臂,还蹦蹦跳跳跑在斩蟒大队的最前边。刚一入村,他们就见到了巨蟒伤害人畜的残状:白骨遍地,形骸各异,严森森,冷凄凄,十分怕人。樊哙命田列鸣炮惊蟒。炮声刚一响,就有一股怪风袭来,村中树木花草突然摆动。还未来得及眨眼,巨蟒腾空由树上而来。田列在队前一蹦跳,被巨蟒连人带刀吞入腹中,便不知死活了,他在蟒腹中拼命用刀刺了一下,蟒一疼,又把田列由腹中吐了出来,一吐就是数丈远。这时,巨蟒在地上胡乱翻滚,尾巴不停摆动,把树枝、乱石、人骨打得噼里啪啦乱响。那边的斩蟒大军以为巨蟒发狂,他们死死挎紧胳膊,害怕得不停发抖,刀碰刀发出的响声,他们全然不知,一边的田列知道巨蟒腹内被刺,他站立一旁,看巨蟒翻滚的动静,巨蟒的翻滚幅度越来越小。半个时辰过去了,巨蟒便不再动了,斩蟒大军40个人还挎着胳膊发抖呢。田列告诉他们,蟒已经死了,你们不要害怕了。樊哙一伙人受惊方定,还是挎臂小心翼翼走到死蟒近处,一看,个个目瞪口呆,如此巨蟒,世所罕见。回朝后,樊哙把除蟒的情况向汉高祖刘邦作了回禀,汉高祖对田列起了疑心,要殿见田列。田列到殿,汉高祖问:“你为什么敢斩那么大的蟒呢?”田列想了想回答:“效法我主当年斩蛇勇(刘邦当年斩过蛇)。”刘邦听了田列这么一说,心中越发起疑,心想:“好家伙,一个小小田列,平头百姓,竟敢效法我,必有谋权篡位之心。”立即喝刀斧手,把田列推出斩首。那么,北朱营村的村民,为什么不建田列庙,要建樊哙庙呢?因为田列成了汉皇帝的仇人,那个年代,至上而下,与皇帝作对不是找死吗?因此,村民们明着建的是樊哙庙,实是为了纪念田列。
□ 李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