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忠直之臣比干是林姓尊奉的祖先。比干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音guī)氏(一说陈氏,古时妫氏、陈氏为一脉)已怀有身孕,逃到长林石室(今河南淇县西南)生下遗腹子坚。纣王派兵去寻找要“斩草除根”,找到比干夫人藏身的地方,问她怀中婴儿姓什么,她急中生智说“姓林”,于是躲过了灾难。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因坚是在“长林”中所生,特赐他林姓,称林坚,从此便有了林氏。林姓由林坚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唐朝学者林宝在其著作《元和姓纂》中记载:“林,殷太丁(即商王太丁,比干之父,其死后其子帝乙即位,帝乙死后其子纣王即位,故比干乃纣王之王叔)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
|
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这些郡望中数西河郡最著名。西汉时西河郡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东汉朝时期移治到山西离石(今山西吕梁市辖)。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今山西汾阳)为西河郡。也就是说,西河郡的林姓主要活动地域都是在山西一带。
中站区龙翔街道西张庄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全村林姓居多,就是山西西河郡的林姓迁移到此的。村民林三社向笔者展示了该村林姓的《林氏族谱》,据其族谱记载,该村林姓祖上居住在山西凤台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平村,到了明朝末期,林姓已发展有八门之众,第五门的继承人是林达强,后来林达强迁居到凤台县林家垴村。林达强生二子,长子林守勤,次子林守库。林守库生四子,长子林思弘,次子林思常,三子林思万,四子林思章。林思章从林家垴村迁到凤台县林看庄村,到了林思章之孙林崇井时,林崇井携家带口迁到今日的西张庄村定居。故而,林崇井是西张庄村林氏族人尊奉的始祖,是该村林氏第一世。林崇井生三子,长子林玉进,次子林玉孝,三子林玉忠,即林氏“老三门”。林氏后裔正直善良,勤劳勇敢,世代繁衍,如今已发展至第十八世。
林三社对笔者说,他们林氏族人时刻不忘自己是比干后裔,把正直忠贞当作族规,一言一行必依族规行事。林三社还说,他们常去位于新乡卫辉的比干墓祭谒太祖,缅怀比干太祖彪炳史册的崇高品德。
□许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