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厚重怀川 >> 怀川人文
沁阳市梁氏祖祠

信息来源:焦作晚报  更新时间:2016/3/23 10:39:32
    沁阳市梁氏祖祠坐落在沁阳市王曲乡西王曲村西北角,坐北向南,北枕蜿蜒长堤,堤下是潺潺的沁河水。登堤北望,太行山像一道玉屏,雄伟壮观。世人注目的紫金顶,像寺院的一口古钟,扣在绵延的太行山上,柔和而清雅。梁氏祖祠就坐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据清乾隆五十二年梁氏祖祠建祠碑记载:“始祖于前朝自晋遣怀,迄今繁衍五百余家……祖宗功德不可不彰,遂筹资建祠。”此碑镶嵌在祖祠大院内东边的墙壁里。如此算来,梁氏祖祠的存在,距今已有230年的历史了。

  梁氏祖祠东西宽16.6米,南北长约93米。过厅把祖祠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院主体建筑有山门、过庭、卷顶厢房。山门外两侧是八字屏。八字屏为浑砖结构,屏面做工精细,图案精美。中心雕一大圆,饰以龙凤。围绕大圆,是一个个菱形砖雕构成的八角砖环,砖环环环相扣,恰如满墙布满天圆地方之通宝,古朴典雅,精妙绝伦。屏面上边饰以图案花边,花边分五层,一、三、五层为线性花边,二、四层是砖雕图案,四层图案中间是二龙戏珠,珠在正中,占一砖,左右两龙,各占四砖;二龙左右是鹿、马、羊、麒麟等图案,一个砖上雕一种动物,共8个,分布两边,一边4个。这个层面共有17块砖雕组成。二层图案稍大,由12块砖雕构成,分别雕饰牡丹、荷花、菊花等花卉。为防止砖雕脱落,又加了4个砖榫,均匀地镶嵌在图案上,起拉扯凝固作用。

  后院有大殿,大殿前有祭祀平台,条石八砖铺就。据老人们讲,平台下古柏合围,郁郁苍苍。大殿五脊六兽,脊上动物栩栩如生。又弧形筒瓦笼盖顶,重檐庑殿,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大殿前,有“受天之佑”祭祖碑一通,碑载:“吾梁氏,古晋人也。自洪武二年奉旨迁怀,历年三百七十年余矣。”立碑时间是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洪武二年是公元1369年,也就是说,梁氏迁怀,至今已644年了。碑中载明了梁氏始祖梁公讳螽斯字衍庆,排行十二公,迁怀时同胞三兄弟十一公、十三公分手时,各执铜锤一柄,约为日后相见之凭。分手后,十一公定居修武梁庄,十三公定居博爱老梁庄,十二公即梁氏祖祠之始祖梁螽斯,居沁阳市西王曲村。现今焦作市的三家梁姓后人,约定每年一聚,时间定在大年初六;在沁阳、修武、博爱轮着举办。聚时将所议之事,记入家谱。祠堂内又有残碑一通,靠于大殿东山墙,乃明故三世祖梁公讳栋之碑。碑载“六世祖忠在柏香”(今沁阳市柏香镇),“贤在东乡”(今沁阳市东乡),六世祖翚移居济源留村,其后又迁居沁阳市沙沟、程村、路村、彰仪、南王、南鲁、韩村……沁阳市王曲乡西王曲村之梁氏祖祠,乃沁阳市梁姓之祖祠。

  最值得研究的是“受天之佑”始祖碑载明的二十辈字。碑载由大清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自十六世始,启用辈字。碑上共勒辈字二十:王、肈、绍、盛、世、发、达、庆、祥、通、光、显、荣、奕、祀、兰、桂、启、贤、明。此二十辈字,广泛使用于怀府八县。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梁姓人氏,起名还紧扣辈字,不仅是男性,女子也是。现今世人,多是“世、发、达、庆”辈字,最高辈是“兆”字辈,最晚辈已到“通”字辈。

  解放后,梁氏祖祠改建为学堂,始为小学,1967年增设初中,1969年王曲公社高中又于此起步。1992年,学生全部搬出了祠堂。梁氏族人先后于1995年、2012年两次捐款,使祠堂古貌得以重现。如今,山门瓦顶上的陶制品,如狮、虎、猴等已完好无缺;祠堂内水泥路洁净平坦;喷绘琳琅满目:有记载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沁桥英魂》,有村中成功人士的英名榜,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二十四孝图》……漫步其中,深感文化底蕴的熏陶。祠堂,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讲述着历史的变迁。

  □ 梁发太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