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厚重怀川 >> 怀川人文
华夏瑰宝陶仓楼(上)

信息来源:焦作晚报  更新时间:2021/1/8 9:34:33

  开栏的话

  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焦作历史文化厚重,文物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共有文物遗迹3014处,其中有府城早商城址、朱载堉墓、妙乐寺塔、山阳故城等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焦作博物馆现有藏品15598件,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178件,三级文物2444件。

  本着让焦作的文物、古迹活起来的宗旨,本报即日起开设《踏寻历史的足迹,感受瑰宝的魅力——怀川寻古》栏目,以文图并茂的形式深入挖掘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现文物、古迹的特殊价值和动人魅力。

  跨越2000年的岁月,我站在陶仓楼前凝视,细细品味当年的汉风古韵。看得久了,似乎站在仓楼里的陶人也在凝视着我,凝视着这沧桑巨变的世界……

  2000年前的汉代陶仓楼,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最好见证之一,是泱泱大汉的时代缩影,它以独特的设计、精美的装饰、巧夺天工的制作以及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震撼着今天的人们。目前,我国出土的陶仓楼有多种形制。其中,焦作地区出土的陶仓楼最全、最多、最美,尤其是2008年“横空出世”的七层连阁彩绘陶仓楼,更是高大雄伟、精美绝伦,令世界为之惊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仓楼这一传奇瑰宝,共同品味珍贵历史文物带给我们的非同一般的美妙感受。

  细说陶仓楼的名称由来

  说起陶仓楼,不得不说焦作。焦作出土的陶仓楼,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均冠绝全国,其结构的科学性和复杂性无出其右。要深入了解美轮美奂的中华瑰宝陶仓楼,就让我们先从陶仓楼因何得名说起吧。

  对焦作陶仓楼最有发言权的,当数焦作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长松,他亲手发掘的焦作陶仓楼就有二三十座。

  1987年,韩长松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来到焦作工作,至今从事考古工作已30余年,现任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讲起焦作陶仓楼,温文尔雅的韩长松如数家珍。在其所著的《焦作文博考古与研究之二焦作陶仓楼》一书中,对焦作出土的陶仓楼进行了详尽介绍。

  陶仓楼,简单来说,就是将储存粮食的粮仓和供人居住的楼房巧妙结合起来,因质地为陶,故名陶仓楼。

  先来说说这个仓。在古代,仓的称谓有囷、仓、禀、鹿等,其中囷指的是圆形粮仓,仓、禀、鹿指的是方形粮仓。《说文·仓部》中有“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一说。大家所熟知的“仓禀实而知礼节”中的“仓”,即粮仓之意。焦作出土的联仓式陶仓楼,多为圆形的囷,也就是圆形的粮仓。

  再来说说这个楼。《说文》中称“楼,重屋也”,指出楼就是多层的房子。据专家考证,楼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两汉时期用于居住和娱乐的高楼已随处可见。东汉时期的古诗《西北有高楼》中就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的描述。

  仓和楼虽然在古籍文献中有单独描述,但仓楼组合在一起,目前还没有发现历史记载,但在2008年,焦作白庄汉墓出土的三层二联仓彩纷陶仓楼上,出现了“囷楼”的称谓。在该陶仓楼仓前的楼梯底面,墨书有“囷楼万石”文字。这一重要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两汉时期焦作已有“囷楼”的称谓,这也可能是我国古代对仓楼最早的命名。

  现代意义上的陶仓楼名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这个名称也经历了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在早期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全国各地对陶仓楼命名有仓、仓楼、陶楼、楼阁等。近年来,随着出土数量的增多,陶仓楼逐渐成为这种类型文物的通用名称。

  无与伦比的焦作陶仓楼

  陶仓楼以古朴的造型、制作的考究、精美的彩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啻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陶仓楼作为汉代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在全国各地陆续有所发现,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天津、北京等地均有发现,但数量较少、造型单一。

  陶仓楼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及周边地区。1953年,河南省荥阳县城关乡魏河村出土有七层灰陶仓楼;1963年,河南省密县出土有三层陶仓楼;1973年,河南省南阳县王寨画像石墓出土有三层黄绿釉陶仓楼。这些地方出土的陶仓楼与焦作陶仓楼相比,无论从造型、工艺与制作上都较为简单,部分陶仓楼从形制上或彩绘艺术风格明显受到了山阳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都有焦作陶仓楼的影子。

  焦作陶仓楼目前出土的有近200座,从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到七层,数量大,类型全,三层以上的就有110余座,多数为通体彩绘,做工考究,存续年代从西汉晚期到西晋时期,横跨东汉、曹魏时期,融汇了神话传说、抽象艺术与市井生活,是集建筑、农业、军事、绘画、雕塑、陶艺、葬俗于一体的建筑模型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所以说,焦作陶仓楼深刻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为后世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深刻展现了其出土地——汉山阳城当时的兴盛繁华。

  焦作陶仓楼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楼院式、连阁式、联仓式、简易模式和模拟式。

  简单来说,楼院式陶仓楼由院落、仓体、楼体三部分组成,出土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多为五层,少数为四层;连阁式陶仓楼是在楼院式陶仓楼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的一种大型陶仓楼,由院落、仓体、主楼、附楼及连接主附楼的空中阁道组成,仅发现于焦作地区;联仓式陶仓楼由圆形仓、楼体两部分组成;简式陶仓楼由一个长方形仓体和一个简单楼体组成,相对前三种而言,制作简单,体量矮小;模拟式陶仓楼与前四种不同,严格来讲,不属于随葬明器,是仿照楼院式陶仓楼,用砖在墓壁上砌制出陶仓楼模样,不可拆卸移动。

  这五种陶仓楼,从存续年代来看,楼院式陶仓楼延续时间最长,上限不超过西汉晚期,下限大致为东汉晚期。焦作地区的考古资料证明,西汉晚期、王莽“新”朝或东汉早中期,是焦作地区楼院式陶仓楼烧造的黄金时代。东汉晚期,楼院式陶仓楼逐渐被制作更简单的简式陶仓楼取代。至曹魏和西晋时期,楼院式陶仓楼作为随葬明器已基本绝迹,但从模拟式陶仓楼的形象中,仍可看到楼院式陶仓楼的身影。

  成立于1965年的焦作市博物馆,现有藏品1.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在该馆一楼,山阳印记·汉代陶楼综合陈列展厅格外引人注目,其展出的30余座精美陶仓楼,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站在精美绝仑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前,记者深深惊叹于2000年前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汉代阡陌交通、沃土良田、高楼大厦的美丽画卷。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