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乞霖:义务授拳传播太极文化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16/8/10 9:35:00
  乞霖在演练杨式太极拳。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近些年来,太极拳在我市持续升温。如今,在我市每个公园都能看到太极拳习练者的身影。在市人民广场,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身穿黑衣的男子在指导学员练拳,他教授的太极拳动作舒缓,拳架大方美观,深得学员喜爱。他就是中国武术六段、市杨式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市武术名师乞霖。

  8月6日一大早,记者在市人民广场见到了正在练拳的乞霖。谈起自己如何走上太极之路,今年47岁的乞霖说,与一些拳师的太极拳家传背景不同,他学太极拳是“半路出家”。

  20世纪80年代,“武术热”席卷全国,乞霖也受其影响,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乞霖的父亲在市图书馆上班,年仅十几岁的乞霖就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武术教材,自学少年拳术、刀术、棍术。“当时对武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项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乞霖说。

  大学期间,乞霖的体育爱好更为广泛,他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如排球、羽毛球、篮球等,并且加入了校足球队。1991年大学毕业后,乞霖来到了市统计局上班。

  上班一段时间后,乞霖发现由于在办公室久坐,身体素质相比以前有明显下降。“当时办公室在5楼,我爬上去就气喘吁吁。”乞霖说,这让他迫切想找到一种可以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体育项目,让乞霖犯了难。每天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妨碍正常的工作,这就需要找一个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的体育项目。恰逢当时国家推广简化24式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太极拳。

  1992年,乞霖开始跟随市体育局的陈万有学习太极拳。“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习练太极拳,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心情也很愉悦。”乞霖说,跟随老师习练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他的身体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仅不再气虚,之前睡眠浅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他渐渐喜欢上了太极拳。

  通过几年的刻苦习练,乞霖的拳技得到了显著提高。“当时我一直习练的是简化24式太极拳,后来在习练过程中才知道简化太极拳是为了向大众普及推广,从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排而成。”乞霖说,要真正理解简化24太极拳拳理,就必须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

  1997年,乞霖找到了在人民公园教拳的张素珍,跟随她系统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刀。杨式太极拳松柔圆活,拳架中正安舒,使乞霖深深感受到了太极拳的无穷魅力。此后,乞霖每天练拳不辍,并刻苦钻研太极拳拳理及内涵,拳技日益精湛。在张素珍的引荐下,2005年7月,乞霖被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收为入室弟子。

  那么,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乞霖告诉记者,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快慢相间,有发劲儿的动作,而杨式太极拳动作相对舒缓、姿势舒展大方,松柔圆活,具有老少皆宜等特点。“杨振铎经常教导我们,天下太极是一家,只是每个拳种的风格特点有所不同。”乞霖说。

  “很多人在习练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身体素质会有明显提高,社会上的一些人说太极拳能够根治百病的说法是不对的,但习练太极拳确实具有强身健体和养生治病的特殊功能。”乞霖说。

  在练拳的同时,乞霖还积极为焦作太极拳的发展建言献策。他的论文《大力弘扬太极文化 打造城市经典品牌》获得了2005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论文二等奖。

  十几年来,乞霖工作之余会在公园内免费教授市民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向大家传播太极养生文化。“太极拳不仅仅是比赛竞技项目,同时它也有健身养生的功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太极文化传播出去。”乞霖说。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