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天山脚下绽放太极花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8/16 15:51:49
  8月8日,200余名由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太极拳表演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四场表演太极拳。 焦援疆 摄
 
   

  8月8日,以“健身每一天 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全民健身日暨红星四场太极文化推广表演活动在红星四场举行。200余名由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太极拳表演队同台献艺,单人双刀、散手、集体太极拳套路、集体太极剑等精彩表演,让各族干部群众领略到了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视觉盛宴。

  对口援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根据河南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第九轮对口援疆工作中,焦作市派出由4名党政领导干部和8名专业技术人才共12人组成的援疆工作队,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红星四场、黄田农场、淖毛湖农场四个团场开展对口援疆工作。

  援疆工作队了解到,团场许多职工群众对太极拳有很大兴趣,但由于没有专业的教练教授拳术,习练水平不高。今年5月初,焦作市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来自太极故里的独特优势,在红星四场组建了以本场职工为主体、各方面人员参与的太极拳队,专门从温县陈家沟村邀请太极拳师来红星四场授课,让四场的职工群众在每天工作之余习武练拳,活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红星四场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这支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不同民族的太极文化表演队,既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家庭、大学校、大熔炉,也体现着中原与边疆、地方与兵团的深情厚谊。在二牧场片区授课时,太极拳引起了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极大关注,从最初的围观到自觉融入练习,人数上升到100多人。进入5月底,羊群开始进入山区放牧,2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恋恋不舍地离开二牧场太极拳学习点。今年62岁的哈萨克族退休职工脱空·尼牙孜的牧点在远离二牧场100多公里的塔水河牧区,他随羊群进山后,总是借口出山买生活用品,骑马或搭便车回到二牧场学习太极拳。通过3个多月的传授教学,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运动形式、雅儒的养生功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全场近千名干部职工群众主动加入到太极文化推广活动中。

  河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成员、第十三师团场指挥部指挥长、焦作市援疆工作队领队王智民介绍,太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练太极拳,增强了公民健身意识,提高了身体素质,丰富了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为引领各族职工群众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边疆、在兵团推广太极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进各民族的血脉,极大地促进了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王智民说。

  王智民表示,焦作市援疆工作队将在十三师党委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领导下,围绕团场需求,继续发挥豫疆手拉手、兵地心连心、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文化援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等各个方面,多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五个认同、维护社会和谐,为传统武术之花、太极文化之花、豫疆友谊之花、民族团结之花、兵地融合之花“五朵金花”在十三师、在天山脚下璀璨绽放作出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