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王艳琴:怎样练好太极拳中的“不丢不顶”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15 15:31:31
  王艳琴在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不丢不顶”一词是太极拳理论中常见的一种术语。怎样练好太极拳中的“不丢不顶”?这个尺度也很难掌握。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市武术名师王艳琴就此问题进行解答。

  “太极拳是掤劲拳,是在意识指导下,以螺旋缠丝运动以意行气,以气摧形,将丹田之气运于周身,达与四稍,通过呼吸使在体内产生强有力的弹性和韧性,这种弹性和韧性的力就是‘不丢不顶’内在的高级技巧。”王艳琴说。

  习练陈式太极拳者都知道松柔圆活,舒展大方,动作协调,顺其自然,太极拳是以腰为主的螺旋缠丝运动。王艳琴认为,要练好“不丢不顶”,要在圈中找窍门。陈式太极拳一动无不动,无处不缠丝,不管顺缠与逆缠,大缠和小缠都是一圈。想把拳练好,圈一定练小。先练大圈再练中圈再到小圈。大圈的练习,首先要符合太极拳技击的合理性。圈的圆转的尺度应是最适宜的、最合理的,才能不凹不凸,不丢不顶,圆转自如。

  “练习太极拳手腕、胳臂(手、肘、肩统称)、身、腰、胯,都是以外引内,以内摧外;不管以手领肘,以肘领肩,还是以肩摧腰向内转,或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向外转,都要符合武术原理。大圈应有尺度有规格地进行练习。”王艳琴说。

  她介绍,首先习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王宗岳《打手歌》中,“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不丢”是指推手时手臂不离开对方,“不顶”是指推手时不与对方抵抗。在推手实践中,“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但它不是置己于被动地位任人摆布,而是主动地去适应对方的动作,顺彼伸而屈,用弧形走化的动作引使对方前进而落空。“不丢”是人去我随的动作,在粘住对方随彼屈而伸的同时,还要微微送劲,逼使对方陷于不利或不稳的形势。

  接着,她起身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说,比如陈式太极拳中典型动作的单鞭一式,左右弓步为一条线,两臂成弓形。以腰脊为轴心,鼻子为中线,以线条表示不管左手或右手、向内或向外都要上护头下护裆,手上转与头部与眼平,手向外棚距离头额有一尺之远,手下转与裆部中间有一拳之隔空间,此圆为侧立圆,这样转法即可护头护裆之攻防技术,始终保护中正不偏的身法。手左右转动应舒展大方,一条线以鼻子上下为中线,从意识上就产生了左右90度的角度,手不管单手与双手转圈,左右两边外开不可超出85度,成弓形即可。向内转与胸前,拇指不可超出中线,腰的转动也有一定尺度。

  “反复地长期练习,初练时由于关节的不灵活,腿上的力量不够,圈转得不圆,出现僵、滞、停、扁,腿、身出现酸、痛等现象。这是练拳必经之路,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会顺其自然,‘不丢不顶,圆转自如’。”王艳琴说。

  ●名师档案:

  王艳琴,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朱天才大师弟子、国家武术六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一级荣誉裁判员、焦作市武术名师,现任河南省太极拳协会理事、焦作市朱天才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焦作市健身气功协会副会长、焦作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曾多次在国内外传统武术及太极拳大赛中获得金奖,并多次在市级太极拳比赛中担任裁判员。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