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太极拳流派那么多,您都看懂了么?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17/7/12 9:00:11

  7月7日,云南选手孙志民(右)在男子组规定吴式太极拳45式比赛中。孙志民以9.16分排名第六。
  当日,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太极拳决赛在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             夏一方 摄(新华社发)

  7月7日,从9时到22时,男女共12个项目,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24式轮番上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比赛中的太极拳决赛让人眼花缭乱,虽然都是40~59岁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但是他们精神矍铄、热情高昂、拳沉步稳、气正式淳。

   然而,太极拳那么多流派,您都看懂了么?让各流派的习练者来一一告诉大家。

  男子陈式太极拳56式冠军,来自山东的拳手张千秋是一名煤矿工人。在他的带动下,单位很多职工都跟着学起了太极拳。他从1998年开始练习陈式太极拳,在他看来,陈式太极拳发力较多,容易表现的贴、打、摔、拿等动作比较明显,适合年轻人练习,技击内涵的表现力比较强。

   在主场表演的天津市民王仁唱获得男子杨式太极拳40式第三名。他从小学习武术,少林和武当的功夫都接触过,现年48岁的他练习杨式太极拳有十多年了。在他看来,杨式太极拳比较平和、平衡度好,陈式太极拳经常会发力,如果岁数大了可能不好练,而杨式太极拳比较舒缓,老少咸宜,习练人群非常多。

   来自河南的54岁选手吴敏芳获得女子吴式太极拳45式冠军。她习练吴式太极拳已有10年。吴式太极拳清静绵柔,不以进攻为主,而是柔化对方进攻,步型身形细腻紧凑,转动灵活,斜中寓正,看似身体有些倾斜,其实自有重心,非常适合养生习练,被称为“长寿拳”。

  来自福建博物院44岁的工作人员江曦,在男子武式太极拳46式比赛中位列第六名。他告诉记者,他习练陈式太极拳十几年,转武式才几个月,对两个流派的技术风格差异深有体会。

  “武式太极拳习练者偏少一些,技术上具有不对称性特点,发寸劲、手型上力达掌根、步型上非常灵活,不能断劲。”江曦说,“陈式太极拳出脚力道在腿部外侧,武式太极拳要求力道在内侧和前侧,腿部力量重心不一样。”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47岁的体育教师冯金瑞获得男子孙式太极拳73式冠军。他习练太极拳30余年,近来对孙式拳法尤其着迷。

  “孙式太极拳习练者虽然没有陈式和杨式那么多,但也具有显著特色,看似简单,但蕴含形意、八卦等深奥内容,转身必开合,步法灵动。”冯金瑞说。

  赛事总裁判长苏长来总结道,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项目都各有风格特征。陈式主要风格是缠丝、发力、震脚;杨式特征是舒展大方、连绵不绝、如行云流水;吴式特征是锥子步、对后背肌群和腹肌要求较高;武式的手型在胸前不高于眼睛、动作范围偏小,像木偶一样;孙式步伐较快,跟步收步迅速;24式的特征和杨式相似,是杨式太极拳的简化版,易于普及。

  “我们的评判标准主要看拳手的功力、精神气、全身协调能力和推、攘、捋、摁的力道,腰腹、腿部力量都会影响表现力。”苏长来说,“比赛也有一套扣分标准,比如晃动、跳动、收步拖地、弓步膝关节超过脚尖、抬腿过高等。”

  太极拳一天之内全部赛完,异彩纷呈的“功夫全运”才刚刚开始,舞龙、气功等项目将接踵而至。其中健身气功设置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琳琅满目的小项。“传说中的江湖”“高手在民间”等好戏即将逐一上演。

  (新华社天津7月7日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