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流派 >> 陈式太极 >> 正文
郑海林:生活处处有太极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17/6/7 10:26:22
  郑海林在进行太极拳动作示范。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拳架周正大方,一招一式舒展流畅……5月27日,在温县一公园内,今年54岁的国家一级拳师郑海林一边指导弟子演练太极拳,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套太极拳的拳架特点。

  “形则具形,内俱失。太极拳是求己的功夫,练拳首先要找到先天知觉运动,找到自然,回归自然,利用自然。要全身心放松,这样才有利于经络疏通,使气血充盈。”说到太极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郑海林如是说。

  祖籍温县赵堡镇赵堡村的郑海林,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习家传太极拳法。“堂祖父郑伯英的太极拳拳法精湛,传至父亲后,父亲对学拳的要求特别严格。他在地上画一个直径30厘米的圆圈,让我在里面连续跳500下,落地时不能出圈。”郑海林说,“那时候父亲爱抽旱烟,我一偷懒,一个烟袋锅就落到头上,过一会儿就起个了大疙瘩。”父亲的严格要求,为郑海林打下了坚实的太极拳基础。

  1983年,时年20岁的郑海林如愿到部队当兵。离家之前,他疑惑地对父亲说:“爸,我这练拳也十多年了,可这拳到底有什么用?”听到儿子对太极拳的质疑,他右臂一摆,就见郑海林整个人腾空离地,越过门槛一下跌倒在地。“你看,这不就是白鹤亮翅!”郑海林的父亲说着,又把刚才的动作演示了一遍。

  “原来,平日里练的太极一招一式有如此大的威力。”从此之后,郑海林对太极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1999年,郑海林在没有任何企业资助,用着极其原始的装备,没有任何医护措施的情况下,历时193天,行程1万余公里,完成徒步穿越亚欧大陆的壮举。他说,旅行途中累了,练练太极拳不仅让整个人经络疏通,还解乏去燥,是太极拳陪着他、鼓励着他一路走了下去。

  2003年6月20日,这个日子郑海林一辈子都不会忘。当天,11岁的儿子在外面玩耍时,一堵墙突然倒塌,砸中了他儿子和几个小伙伴。“儿子当场七窍出血,我是抱着他走进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诊断孩子颅骨骨折,三叉神经砸坏……”回想着那一幕,郑海林语气低沉。医生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一是手术治疗,二是保守治疗。郑海林考虑再三,选择了保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出院后,看着昏迷中的儿子,郑海林每天给儿子推拿穴位,并扶着儿子的手让其做太极拳的简单动作。一个月后的早晨,当他再次拉开窗帘准备给儿子推拿时,孩子的小手下意识地摭挡了眼前的阳光。

  看到这喜人的变化,更给了郑海林信心和勇气。当儿子能下地走路的那一刻,郑海林坐在自家门口放声大哭。整整一年半,他都守在孩子身边为他推拿穴位,疏通经络。这一年半,让他对太极拳、中医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练拳到悟拳,郑海林坚守着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讲的是阴阳平衡、虚实相间,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又何尝不是一种平衡。

  现如今,郑海林在温县开了一家太极面馆,经营生意的同时,每天练太极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就在这个面馆中,几个年轻人却成了常客——他们就是经过郑海林层层考验后收到门下的弟子。“德到了,得到了;德不到,得不到”。多少年来,郑海林不仅这样要求自己培养武德,在对外授拳的路上,更是严格考察弟子。

  “太极拳的发扬光大需要一批又一批武德高尚的拳师。所以在选择弟子的时候,对其武德的考量就最为关键,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太极拳的兴衰……”看着弟子演练太极拳,郑海林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对身边其他弟子的告诫。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