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资讯  太极机构  视频教学  太极历史  太极养生  太极名家  太极流派  太极视窗  厚重怀川
 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拳网 >> 太极流派 >> 杨式太极 >> 正文
广府古城,太极之城

信息来源:焦作日报  更新时间:2017/6/7 10:23:20
  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乔振兴(右前)在广府古城外广场练拳。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中国北方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端午假期,记者到广府古城采访,探访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渊源。

  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在广府古城建都,唐朝武则天时期成形,距今约1300多年历史。城墙周长4.5公里,城门、角楼保存完好。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30多条街道中有4大街、8小街、72个小拐弯。现在的广府古城70%以上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杨式太极拳因其舒展飘逸、浑圆深沉、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等特点,备受海内外民众青睐。

  杨露禅故居就位于广府镇广府古城南门外。杨氏故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坐东朝西,分两个院落,居室内还保持着当年的风格,杨露禅及其夫人的塑像惟妙惟肖。居室后面是演武厅,两侧是碑廊。

  在杨露禅故居内,记者采访了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乔振兴。乔振兴是傅宗元大师的弟子。中国武术六段,永年县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广府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永年太极拳培训基地总教练,广府太极武馆总教练,永年振兴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广府太极拳年会副会长,杨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正在演武场教授一些学员练拳。据乔振兴介绍,这些学员来自于全国各地,是专门来学太极拳的。

  乔振兴介绍,从1991年起,永年县就召开“太极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始挖掘太极文化。2004年开始,永年县又大力实施“4421工程”,发展太极产业。创办《太极》杂志,编纂《永年县太极拳志》;确立“中国永年太极拳邀请赛”和“永年县年度太极拳比赛”两项固定赛事;培植和形成太极品牌产业。

  “1991年,永年县举办首届太极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时,焦作派了许多代表参加。据我了解,河南和焦作各级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太极拳的发展。目前,焦作太极拳年会规模和规格均超过了中国永年太极拳邀请赛。有机会了,我们要前往学习交流。”乔振兴说。

  告别杨氏故居,记者进入古城。这座在华北颇有名气的古城,明朝以来和温县陈家沟有着密切的来往,至今这里还居住着陈家沟的后人陈萍一家。从广府古城阳和门入城不久,就见一块木制店牌立于路边,上书“豫覃怀太和堂药店”,这就是陈萍的家。

  这家药店很重要,对太极拳的传承起了一定作用。180余年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即在此初识太极拳。由此演绎出一段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拳18年的历史。在一些太极拳题材的影视剧中,杨露禅去陈家沟学拳被描述为“偷拳”——扮作乞丐等偷看陈氏族人习拳。这种说法有戏说演绎的成分,历史上杨露禅的确是由人介绍去学艺的。

  陈萍介绍,明崇祯七年,他的第十二世祖陈继参,看中了广府的繁华,携资带物从陈家沟北上,到这里开了药店,取名“豫覃怀太和堂”。除经营温县的怀药和河南一带的药材外,还有从川、广、云、贵等地采购来的名贵中药。此店开张后生意很好,据说后来与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齐名,被称为华北三堂。有资料讲,那时华北较具规模的中药交易市场,三堂缺一而不开市。

  到清朝嘉庆年间,店主是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陈德瑚。陈德瑚见在店内打工的杨露禅诚实、肯干,就教了他一些太极拳招式。杨露禅学拳聪敏、悟性高,陈德瑚逐渐发现自己教不了了,就索性将杨露禅介绍到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陈德瑚与武家大户交往甚笃,又介绍武禹襄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使过去只内传的武术,走向了社会,发扬光大。学界评论说,杨露禅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杨式太极拳,并由民间步入皇宫,再由皇宫弘扬于民间,极大地提高了太极拳的知名度,并促进了太极拳的推广普及。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8797395,138391225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邮编:454002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MAIL:cnjzrb@163.com 豫ICP备05017631号